媒体中心
公司要闻媒体聚焦豫光影像图说豫光豫光报公司出版物

用人格魅力诠释科研精神——记济源“最美科技工作者”刘素红

发布日期:2023-8-2 11:07:35

中国有色网 2023年7月29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责编·作者:都艳梅

  7月7日,一个闪亮的名字出现在河南济源“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现场的大屏幕上——她就是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二部的员工刘素红。
  在豫光金铅,刘素红就是一块砖,哪里有技术创新需要,她就去哪里。
  2005年,豫光金铅扩建贵金属冶炼厂时,刘素红被任命为项目组长,负责扩建相关工作。为提升工艺,刘素红把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引入到了贵金属冶炼项目设计中。这是豫光金铅第一个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工程,也是在铅系统氧气底吹基础上第一个把底吹技术引入到其他金属冶炼领域的工程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豫光金铅火法系统采用新技术处理阳极泥不顺利,刘素红又从项目部回到该厂负责此项工艺的优化工作。试产一个月后,贵铅炉渣线砖腐蚀严重,通过外出考察,刘素红思路逐渐明确:如果不改变阳极泥处理工艺,什么样的耐火材料也不能满足现有阳极泥处理工艺的要求。
  回到企业,刘素红很快钻进实验室,当时实验室不具备底吹实验条件,只能用坩埚在马弗炉里进行实验,她就用黄丹模拟底吹炉氧化后的氧化铅,把第一次产出的渣和阳极泥加入到第二次的熔炼实验,依次类推将模拟渣一直循环于炉内,通过一个月的实验后,实验成功了。
  紧接着,豫光金铅进行了工业化试验。试验期间,刘素红经历了氧枪砖转进去一个小时就断的情况,以及氧枪砖3天就由斧型变为刀型的状况。刘素红结合该厂实际对现有炉子进行改造,对工艺进行调整,通过大家的努力,生产运行正常了,成本由原来每吨8000元降到了每吨4000元,精炼周期由原来的4天缩短到了1天。
  该技术应用后,豫光金铅其他下属单位相继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侧吹、顶吹技术,不但推动了贵金属行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还成功把底吹熔池熔炼技术引入到锑冶炼、铅冰铜处理、除铜渣回收技术领域,开创了行业先河。
  那些年,刘素红对工作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同事们碰到工艺问题与她展开讨论,她滔滔不绝、倾囊相授。很多时候,刘素红像一个行走的教科书,让人感受积极向上的动能。她传道授业解惑,引领大家不断向科技前沿领域迈进。
  2010年,豫光集团成立了设计院,刘素红作为该院员工之一,提出了炼铜规划,并开始负责铜可研报告编写、配合环评单位做环评等工作。
  作为河南省重点项目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工程的工艺负责人,在项目设计期间,刘素红代表豫光和恩菲、方圆三方共同进行了富氧铜锍底吹试验,每天带领三方人员在现场制订试验方案、调整试验参数、开会、讨论。试验期间,她一直蹲守现场,三四天不回家是常事,经过26天的不懈努力,豫光为炼铜行业新技术做出了成功的试验。
  该项试验,不仅为冷铜锍底吹连续吹炼产业化设计提供了工艺和工程上的必备参数,也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吹连续炼铜产业化成功应用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它解决了铜冶炼行业P-S转炉“不能连续吹炼、低空污染”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铜冶炼行业的技术升级。
  2014年2月,豫光集团双底吹连续炼铜项目投产,刘素红负责整个生产工艺。那段时间,炉前、中控很多岗位都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行业企业前来参观考察时,人们常说:“豫光负责双底吹炼铜试产的是个女同志,在冶炼行业少见,巾帼不让须眉。”
  这些年,刘素红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863”计划、河南省重点项目、济源市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特大型企业科技成果奖多项;申请国家专利3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25项;先后获得河南省党代表、河南省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专家、中南大学企业导师、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等称号,并获得济源市“五一”劳动奖章。最近,她又被评为济源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再多的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去。“毕业至今的25年里,我只干了一项工作,就是有色金属冶炼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今后,我将再接再厉,矢志不渝,在有色金属‘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为行业发展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刘素红作为有色金属冶炼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在颁奖台上发表感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都艳梅)